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單車花蓮。玉里。

因為朋友的一句話,所以我帶著單車來到了這裡,
而玉里這個地方,美的令人訝異。
那片山,那座橋,那片田,
一切都沉靜而且溫柔。

玉里鎮位在花蓮縣南部,秀姑巒溪橫貫其間,
是花東縱谷裡一座美麗的小鎮,
舊名「璞石閣」,直到民國6年才改稱玉里。
至於客家人移居到玉里,可追溯至清咸豐三年(1853年),
當時來自廣東的沈私有、陳唐和羅江利等客家人,一路翻山越嶺,
來到了當時的璞石閣,由於玉里地勢平坦豐腴,有水源可供灌溉,
他們就此居住下來,因為城內客家人極多,所在地甚至被喚為「客城」。
                                                                        資料來自客家委員會

俗稱源城虹橋的客城一號橋和二號橋







































玉里三寶。

玉里麵、臭豆腐以及羊羹,
其中最有名的玉里麵(橋頭麵)和"橋頭臭豆腐"都從傍晚約五點半之後才開始賣,
所以有些遺憾,這次沒能吃到,不知道下次來到玉里是什麼時候呢?

於是正午時刻,我隨意找了家熱鬧的店,
停好了單車,裡面擠滿了觀光客,悉悉簌簌地談論著玉里麵,
「這玉里麵就是油麵,上面擺了叉燒...」
我隨意點了菜,直到上菜後才發現我不小心點成玉里板條XD

即使是一碗平淡的麵,
依然值得細細品嚼,
走過了幾個國家,還是覺得臺灣,值得美食天堂這個稱號,
處處是美食。



玉里神社。

位於玉里鎮西邊街25號附近左右,入口的地方非常不顯眼,
我騎單車過了很長一段路發覺不對才又騎回來,
入口就藏在民房鐵皮屋之間,僅有一個小小的綠牌標示著"玉里神社"。


順著步道爬了上去,有一股寂寥之感,
覆沒在民宅之中的第一鳥居,崩頹的石燈籠,
幾乎什麼都不剩的神社主殿,
跟金瓜石的黃金神社一樣,只給到此一遊的旅客徒留想像。

不同的是,黃金神社佇立於山腰之上,俯瞰宏偉的北海岸以及黃金小鎮,
即使只剩殘頹敗柱,卻依然有股渾然之雄魄,
玉里神社,卻充滿著惆悵空蕩之意,
一陣涼風吹來,我竟起了一陣雞皮疙瘩XD


源城虹橋。客城稻田。

我按著地圖來到眺望俗稱「源城虹橋」最好位置的一座陸橋上,
這座鮮紅色的鐵橋又被稱作客城鐵橋,被鮮綠色的稻田所圍繞,
到了冬季,取而代之的是黃澄澄的油菜花及波斯菊花海。


我眺望著虹橋,就為了等那久久一班的列車經過。

很多時候,我們就只是等待,一直等,慢慢等。
等到某個時刻,離開了,繼續往前走。


客城鐵橋這裡的美景值得臺鐵給它做宣傳,
一直覺得臺鐵的行銷做得不好~想想日本JR的青春十八
我在拍照時心中就是一直想著拍出這麼一張美麗的海報,
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在假期之中,獨立地離開家裡,
搭乘著火車在台灣到處旅行。

現在不履行,以後就沒有機會了,當青春如稻穗般豐收之際。




































有時候我會想,住在鄉村是什麼感覺,
其實我上幼稚園之前也是生長在宜蘭的阿嬤家,
只是長大後幾乎都忘記了,遺留在腦海裡的依稀剩下,
在家前的柏油路練習騎著三輪車以及每次爸媽開車回台北時的大哭,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長我五歲以及小我七歲的弟弟身上,
橫跨了十二生肖,我們三兄弟都一樣被阿嬤親手帶大,
然後一樣地離開了宜蘭,回到了台北。

有時候感到有點惆悵,離開鄉村好像是必須的事情,
長大後離開家也似乎是必須的事情。






騎得越來越近,然後喀拉喀拉遠方劃過鐵軌的震動聲漸漸逼進,
橘藍間色的火車刷得一聲從鮮紅色的源城虹橋經過,
底下是青綠的稻田,背景是連綿的山脈雲鑾,
構成和諧溫柔的畫面。





玉里西環線。

自行車道西環線南經客城,通往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古道國家風景區,
映入眼簾有田園、山城景色。阡陌良田隨著四季變換的呈珼金黃稻穗美景,
秋收後休閒農地彩裝成油菜花、波斯菊花海爭奇鬥艷,吸引蝴蝶群起飛舞,
伴隨東線火車不時穿梭,提供自行車騎士更悠閒而充滿青春色彩的空間,也是玉里鎮生態教育最好的平台。
~資料來源:玉里旅遊網


騎車時遇到了兩名年輕的外國騎士,
他們開心地跟我揮揮手,我也予以微笑揮手回覆他們的熱情,
連外國人都知道要來玉里那麼美的地方騎自行車!
台灣人自己怎麼可以不來花蓮台東?

不過心裡面又暗暗地希望不要太多人來,
以免這裡的清靜純樸被商業化了。


------------------------------------------------------------------------------------------------------------

騎經過玉長大橋旁的高大河堤,興起了念頭爬上去。






































































我就這樣一直騎一直騎,聽著音樂,迎著風,
沿著西環線自行車道標示,騎過了長良國小,
最終到達了長富大橋。

這趟行程其實不遠,遠的是自己的心,
始終在想著究竟離終點有多遠,
我要騎到何時呢?到哪裡該停下來?
然後又憂心著山脈上層層的烏雲會帶來午後的大雨,
一心想著要早點騎回去,最後始終是沒有下雨的。

當有所在乎,心就不能真正地自由,
鼓起勇氣才看見,失去理由。




玉富自行車道。

東線鐵路玉里段秀姑巒溪大橋建於1930年,由於橋面跨越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之斷層帶,長年以來經地殼擠壓運動造成第17、18、19號橋墩間下陷落差嚴重,維修困難,嚴重影響列車行駛安全。1989年起,台鐵開始規劃花東鐵路改線,截彎取直,由玉里直通東里,2007年3月完工,嶄新的豔紅大鐵橋成為玉里新地標。安通鐵道自行車道是玉里環鎮自行車步道的支線,利用從玉里到東里約10公里之鐵道前半段改建而成,是台灣第一條鐵道自行車步道,全長5.5公里,沿途風光明媚,其中以長達數百公尺的鐵路橋最吸引人,其下為河床寬廣的秀姑巒溪,是值得一遊的單車道。    
資料來源:花蓮縣觀光資訊網


從西環線騎回來之後,我往玉富自行車道的方向騎,沿著鐵軌來到了歐亞板塊交界處,
途中還超車了一個家庭:一個胖男孩、一個小女孩、一對夫妻,
兩個小孩遠遠地將爸媽拋在背後,
最終,我們在板塊交界處互相為對方拍照。




一群朋友在一起,一起看火車看山看海,
一起亂聊班上的事情,一起呦喝,一起唱歌,
然後說聲:走吧。

是再簡單不過的東西,卻佔據了年少青春的很大的一部分。







旅行的啟發:玉里,散步中~花蓮旅人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